購物第一站 > 婦幼/圖書/玩具/樂器 > 書籍 > 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被逼入絕境的青少年心理

好康報報

推薦商品

Miya字解日本:十二歲時 普魯斯特與烏賊 當光亮照破黑暗 達賴喇嘛前傳 效率決定競爭力 當和尚遇到鑽石(增訂版) 愛自己,就算一個人又怎樣! 俯瞰力:斷捨離心靈實踐篇 + 斷捨離 (2書合售) 創造生命的奇蹟:影響五千萬人的自我療癒經典(全新增訂版) 超譯尼采 這樣就能說到心坎裡:打動人心的96個心機說話技巧 老闆在乎的35種工作態度 行為的藝術:52個非受迫性行為偏誤 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遇見未知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全新增訂版)   3書合售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全球瘋行的習慣改造指南 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說沒空的人都想學的時間整理術(二書合售)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2 夢想這條路踏上了,跪著也要走完 4%的人毫無良知 我該怎麼辦?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兔斯基慶功版)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兔斯基慶功版)+說話之道2(二冊套書) 大人的科學08:啪搭啪搭電波時鐘 噬罪人1+2 為什麼聰明人都用方格筆記本? 麥肯錫不外流的簡報格式與說服技巧+為什麼聰明人都用方格筆記本?

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被逼入絕境的青少年心理

建議售價 260元 特價 260元
各種看似普通,卻可能潛藏的家庭問題。 免運79折 宅配到府

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被逼入絕境的青少年心理介紹

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被逼入絕境的青少年心理

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被逼入絕境的青少年心理

【內容簡介】
「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無差別殺人、隨機殺人的加害者犯案後大都說了這句話,令人莫名憤怒又莫名害怕。

本書以2008年秋葉原無差別殺人事件加害人為首章,由加害人曾經講過的話及親弟弟敘述家庭的狀況為基礎,點出各種看似普通,卻可能潛藏的家庭問題。

「無意的舉動或者一句話可能就會傷人」,這句話大家一定都同意,但是到底具體來說是哪句話是哪個動作影響了對方,我們卻很難說個明白。一個人會走到想要「無差別殺人」這樣的地步,到底歷經哪些事情?

第一章,以作者的敘述為底,用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並建議我們適當的應對方式。
第二章,從「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的這句話分析,其實背後隱藏著欠缺他人關愛的原因,希望有人來關心。這種自立性的不足從何而來?由父母應有的角色及個人主義社會中你我應有的角色來分析及建議。
第三章,談現代社會普遍的網路依存症可能的威脅。
第四章,談大量殺人的心理,及可能有的各種精神問題或精神障礙。
第五章,分析發現大多加害者的轉變,從與父母、朋友的關係不好開始,而其根源在於負面意識過強,容易陷入自暴自棄的情境。
第六章、終章,介紹如何對應這樣容易陷入負面偏激心理的人。除了身為父母的人應該學習如何應對,社會應該有什麼樣的組織去架構人與人之間的羈絆,支援在十字路口徘徊的青少年們。

作者雖為心理學者,但內容卻不艱澀,以許多發生在你我身邊的簡單小事為例,詳細的分析,使讀者瞭解精神疾病不是什麼特殊的事情,有時只是想法偏激,而這樣的事情就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或周遭,所以沒有必要標籤化。

遇到情緒低落或者看起來有些不一樣的人,要試圖溝通,改變他們偏激的想法,幫助他們克服可能是一時的極端妄想、臆測,重新回到這個社會。

看似豐饒的社會,潛藏許多讓青少年迷失及沮喪的黑洞。傳達生命的寶貴、每個人都是特別的存在,才是解決及瞭解無差別殺人的第一步,也是本書的主旨所在。

【本書目錄】
序章

第一章 秋葉原無差別殺傷事件
為了殺人而來秋葉原
青年的成長過程與家庭
過度保護,奪其意志
過剩的親情,奪其自立
迫其服從,造成強烈的不安
體罰的可怕副作用
破壞自由及創造力,父母的自我中心意識
不適當的撒嬌表現
過度的家教,奪去孩子的心
關於「青春期挫折症候群」
溝通不足導致的憎惡感
無法放手的父母
孤獨與絕望感,加速前進
接著,又失去職場裡的連結
被「手機依存症」逼到牆角,充滿閉塞感
非黑即白,大逆轉的心理
秋葉原無差別殺傷事件的現在與將來

第二章 「誰都可以」的心理
「誰都可以、誰都沒差」的連鎖
JR荒川沖站殺傷事件
JR岡山站月臺推人落軌死亡事件
誰都可以,拜託來愛我
有誰聽到我的聲音
好帶的孩子更需要注意
父親的職責、母親的職責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父親應有的態度
過於優秀的家庭也會出問題
四種「機能不全家族」的類型
追求愛,少年犯罪者的心
對家人下手,對社會下手
停不下來的無差別殺傷事件
八王子路上無差別殺傷事件
從疏離感而生的,負的連鎖

第三章 「網路社會」把人心逼入絕境
佐賀縣劫持巴士殺人事件
「網路依存」而生的心理困境
網路交流的心理

第四章 大規模殺人的心理
大阪兒童殺傷事件
妄想型人格障礙症
無法給予滿足感及安心感的環境
下關路上無差別殺人事件
畏避型人格障礙症
欲求不滿手段假說

第五章 無法順利建立人際關係
從與他人的關係中孤立
因人際關係淡薄而產生的殺傷事件
斜邊交流的不足
述情障礙
包容孩子的情感及表現
「找尋自己」而逃亡的年輕人
「自我認同」的重要性
羞恥心與罪惡感的不同
撒嬌-攻擊型犯罪
陷入自暴自棄的心理
輕度發展障礙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
精神官能症帶來的障礙
人格障礙?正在增加
邊緣型人格障礙症
無法抓好與他人的距離
自戀型人格障礙症
各式各樣的人格障礙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症
好孩子的犯罪?壞孩子的犯罪

第六章 為了不製造犯罪者
不安的環境中
懲罰與道德心
關於享樂原則與現實原則
首先,瞭解孩子的心情
給孩子信賴與安全感
小心「空轉的愛」
無法擁抱孩子父母
需要療癒的空間、活躍的舞臺
無條件的愛
因為特別,所以努力
創造支援青少年的社會
為了讓青少年改變
管理與自由的並存
走向新生活的方法
解決問題的短期療法
社會鍵(社會的羈絆)
愛你的孩子,成為被愛的父母
非論理性的信念「必須要……」
錯誤的行動化
學習打招呼
偶然力:追尋幸福的方法
接受,奮鬥

終章

書名: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被逼入絕境的青少年心理作者:碓井真史分類:人文史地/自然科普/社會出版社:時報出版日期:2017/06/20ISBN:9789571370453語言:繁體中文
所提供之商品資料來自Yahoo奇摩購物中心,若有任何錯誤,或贈品已更換、優惠內容已結束者,皆以購買當時之Yahoo奇摩購物中心所公佈資料為準。